房地產新聞/ 房仲的「霸王條款」無效

看到這則最新法院判決,覺得很實用,與大家分享。
之前偶有一些朋友抱怨與仲介交易時產生誤會及糾紛,造成自身利益損失,
原本美好的買屋人生計畫就這樣硬生生被打斷;
後來有機會與周圍從事房屋仲介的朋友聊天,
才發現仲介也有吐不完的苦水,
花了多時間促成的交易、因為某些原因或突發狀況
最後作了白工等等,聽起來好像也挺無奈的。

剛好聽過買賣雙方&仲介發自內心的訴苦,
所以我的判斷角度還算客觀與公道吧!
買賣糾紛往往發生在雙方溝通不足,或對流程不熟悉所導致...


說到底也沒有人希望遇上這樣的狀況。

對消費者而言,大部人都是沒太多經驗的,所以很重要
第一、找知名品牌的房仲管道,長期經營的品牌會比較有保障,
因為不論直營或加盟店,取得牌照或開店都不容易,不會輕易砸招牌,
第二、買屋賣屋之前,務必多做功課,畢竟是幾百萬或上千萬的決定,
事情的功夫還是要做足,先了解自己的權利、義務,合約認真審閱,
第三、建議多看幾間再決定、不要衝動購屋,
我的房地產老師王派宏說要看過100間,累積豐富的看屋經驗,利用「10:1法則」,
從100間挑10間認真評估,10間內挑1間出手買,
如果沒時間作太多功課,至少要詢問周圍經驗豐富的朋友,
聽聽他們的建議,也是很好的方法。

PS.也歡迎寫信給Rachel,提供你免費的建議與諮詢喔,助人為快樂之本。   dreamhouse558@gmail.com



以下轉貼自住展房屋網 2013-02-03
房仲的「霸王條款」無效


仲介公司與賣方簽訂的委託銷售契約中,都會註明:「買方出價高於賣方底價,雙方的買賣契約即成立生效,賣方必須支付房仲服務費,」此一條款行之多年,被稱為仲介業的「霸王條款」。但法院最新判決認為,這一條款剝奪賣方的賣屋決定權,對賣方不公平,違反消保法規定,應屬無效。

王姓女子前年底委託房仲公司,以底價二三九六萬元銷售台北市仁愛路四段的店面,但因王女懷疑房仲業者低報市價,甚至洩漏底價,又有房仲員工假扮客人要搶買房 子,晚上在王女家門口猛烈敲門二小時,引起王女恐懼,第二天就決定解約不賣,但房仲聲稱已經有周姓買家願以總價二八八六萬元價格購買,出價高於王女的底 價,依契約規定,買賣契約成立生效,房仲有權要求王女支付九十五萬元仲介費,雙方打起官司。  

法院有新見解
過去這類的官司,法院根據契約的條款都會判決房仲勝訴,但最近司法實務上有了不同以往的新見解,認為房仲業此一「霸王條款」無效,本件官司判決房仲業者敗訴,引起房仲業者恐慌。法院認為,房仲只是扮演「居間」的角色,所簽的委託銷售契約也只是「居間契約」,依居間之法律性質,買賣雙方並不因此喪失議約之權利,但仲介業在委託銷售契 約約定「買方出價達到委託底價時,買賣雙方之買賣契約成立生效」,這種「擬制」買賣契約生效的「霸王條款」,剝奪買賣雙方關於契約之決定權,該約定違反消 費者保護法第十二條之規定,應屬無效。房地買賣契約通常要買賣雙方就「必要之點」達成共識,契約才能成立,而「必要之點」絕 非僅有價金這一項,雙方在議約交涉時,常會涉及小公、大公等面積之計算方式、陽台是否外推、是否有違章增建物、是否為凶宅、是否漏水、有無其他瑕疵、是否 分期給付及清償期、交付方法等等重要買賣條件,但現在卻被房仲業窄化為只要買方出價達到委託底價時,契約就成立,賣方因而喪失締約決定權。 

賣方有最後決定權
法院指出,依仲介業的「霸王條款」約定,若有兩位買家的出價都高於底價,豈不是兩位買家的買賣契約都成立?這要賣方如何履約?事實上,賣家有權選擇賣給其中一個買家,因此在斡旋和委託階段,房仲並無權代理屋主來決定與誰締約,最後的決定權仍在賣家。法院此一新見解將迫使房仲的委託銷售契約要檢討、修正,把買賣的決定權留給賣家,讓房仲業者回歸到「居間者」的角色。


還請您不吝幫我們按"讚"分享與鼓勵喔! 感謝您!
Dr.Money房地產財商致富筆記
Rachel
Email: dreamhouse558@gmail.com
Blog: http://101rachel.blogspot.com
旅遊致富法、新竹房地產、桃園房地產、旅遊考察、桃園青埔房地產、套房改建設計出租、包租公、現金流體驗遊戲、非工資收入、富爸爸